第1197章 不是省油的灯-《官路浮沉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没想到,人家回了昌顺,就把产学结合的观念放大了。

      不再是单纯的转化学术成果,而是要把制造学术成果的高校,一锅端。

      “这下,你不用再抱怨没项目了。”

      何荣光顺着孙国华的话茬又问道:“其他市领导都支持吗?谭书记是什么意见?”

      他口中的谭书记,是昌顺市委书记谭向明,谭向明同时也是江北省委常委,不但在昌顺市有着绝对的话语权,放在省里,一样好使。

      如果谭向明,也认为昌顺高新区,必须拿下江北大学新校区,那青山,丹霞这些城市真就要靠边站了。

      “市政府这边的领导,绝大部分都是支持的,谭书记原则上,也同意由我们高新区作为竞争江北大学新校区的主力。”

      孙国华回答道。

      “原则上……”

      拿着手机的何荣光,旁听的宋思铭,程奎,迅速捕捉到了这个用词。

      三个人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  在体制内,领导的原则上同意,潜台词是不完全同意。

      因为完全同意的话,就说完全同意了,没必要再画蛇添足加一个原则上。

      而谭向明的原则上同意,对青山而言,无疑是一个好消息,说明青山还有希望。

      消息打听得差不多了,何荣光也没再和孙国华继续聊。

      结束通话后,程奎望向宋思铭,“安国书记和向明书记的关系怎么样?”

      安国书记是宋思铭的老丈人叶安国,向明书记指的是省委常委,昌顺市委书记谭向明。

      程奎的意思很明白,如果叶安国和谭向明关系不错的话,可以让叶安国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下,谭向明在江北大学新校区这件事上,到底是个什么意见。

      “他们关系怎么样,我还真不是特别清楚。”

      宋思铭说的是实话。

      他和老丈人叶安国的交流是非常少的,就算交流多,叶安国与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也不会跟宋思铭说。

      “就算关系好,也不能劝昌顺放弃江北大学新校区吧?”

      何荣光插话道。

      “这倒是。”

      程奎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  “我觉得,向明书记没有全力支持昌顺争取江北大学新校区,应该是和昌顺的内部关系有关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